从闭塞的乡土到开放的乡村——数字化,撬动乡
浙江日报
从物联网应用于农业生产,到电子商务带动农产品热销,再到眼下的直播带货、村民办事,甚至是应急响应、乡村治理……数字化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乡村、改变乡村。
在浙江,县域数字农业农村总体发展水平已达68.8%,高于全国总体水平32.8个百分点。去年年底,杭州等4个市、临安等11个县(市、区)被确定为我省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市县。其中,临安、慈溪、德清、平湖4地,最近又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。
遇见数字的乡村,正悄然从闭塞的“乡土中国”转变为开放的“数字乡村”。乡村社会的肌理、乡村发展的路径、乡村治理的格局都在被重塑——
从“毛估估”到不差毫厘
数字带来精准化治理
哪怕是一次普通的农资采购,也让“老把式”们经历了一次醍醐灌顶般的洗礼。今年7月开始,在平湖市广陈镇上开了20多年农资经营部的沈建红,彻底告别了纸笔计算器,用一个触摸屏卖农资,还成了周边农民口耳相传的“神算子”。
平湖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,在农业生产各个领域,都能找到“数字化”之手。比如用触摸屏买卖农资,靠的就是平湖市农资信息化系统。系统经人脸识别实名认证后,结合业主种植的作物、种植面积等记录,给出使用量的建议,过量的交易会被限制。
“以前农民买农药化肥都是毛估估的,为避免来回跑,常会过量买,过量用。”沈建红说,大家都没想到靠经验种地大半辈子,花了不少冤枉钱,如今只要刷个脸,就有了精准方案。
数字带来的,不仅是农民减少花钱的小计算,更是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大工程。近几年,平湖全市农药化肥使用量降幅每年保持2%以上,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达98%以上。
距离广陈镇160公里外的临安青山湖街道研口社区,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的互动,也“精准”了起来。